督导月评四
督导月评四
五月份,督导室对集训部、艺术系、经贸系的德育工作进行了专题督导;对经贸系、建筑与信息系、招生与就业处、科研处的专项整改内容进行了跟踪督查;在此过程中,督导室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通过“以小见大”、“以点督面”,系统研判了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全面考量了当前学校“三全育人”的举措,认真梳理了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管理工作、特色品牌创建等方面一些的薄弱环节。现提出如下督导意见:
1.校园文化提升工程初见成效,需要“硬”“软”并建
前一阶段,学校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校园文化提升工程”,对校园的一些基础设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校容校貌得到有效改观。校园内的道路弯直有形,错落有致;花草树木,动人心扉;廊柱亭台,引人注目。基础设施的改造、校容校貌的改观,极大地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物质层面的“硬件”水准。
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校园文化建设无疑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在提升校园文化“硬件”水准的同时,还必须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精神层面的“软实力”,做到环境“养眼”,更要做到内涵“育心”。当前,在学校整体层面,文化熏陶的氛围不够浓厚,文化品位的意境不够深远。主要表现在各专业系部教学楼、实训楼“墙壁”上的文化标识,缺乏整体规划,缺乏艺术设计,缺乏材料考究,良莠并存,新旧同在,极不和谐,很难给人以美的的享受。
和谐、精致的校园文化会不知不觉地内化到学生的道德、情感、意志行为之中。这种独特的感染和陶冶作用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学校有关部门需要高度重视,并落实措施,整改到位。
2.在校学生管理力度持续加大,需要“堵”“导”并举
学生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又细致的工程。五月份,学校有关部门在增强教师的全员育人意识、强化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方面持续发力。尤其是学生行为“十严禁”的贯彻落实,宿舍管理“零点行动”时的突击检查,违纪学生“阳光培训”的常态化开班,对一些特殊学生不良行为的遏制取得明显成效。
然而,正值青春期的职中生,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灌浆期”,认知体系搭建尚未完成,情感心理尚未成熟,价值观塑造还未定型,很容易受负面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会反复发生,有些陋习积重难返。所以,在“堵”少数学生漏洞的同时,还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面向全体学生强化“正向”引导,全面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积极弘扬学生身边的“正能量”。 在“堵”的工作有了成效之后,必须转移德育工作重心,要多研究我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实际、行为习惯特点、学生心理发展趋势,提出新一阶段的德育工作思路。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用科学系统的、富有我校特色的管理方法提升德育效果。
3.学校德育品牌建设方向已明,需要“理”“实”并重
基于学校“新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第一面红旗”独特办学个性,结合新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学校确定了“红旗教育”德育品牌建设的方向:培育时代旗手,打造红色工匠。
当前,“红旗教育”德育品牌理论框架初步搭建,“红旗班级”、“红旗宿舍”等实践层面上的评比也开始实施。但总的来讲,“红旗教育”德育品牌建设在内涵挖掘上还不够深刻,在外延拓展上还不够宽广,在秉承“德行天下,技赢未来”校训,有机融合“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等方面还未出现物化成果或有影响力的报道。各专业系部以“红旗教育”德育品牌理论框架下创建“一系一品”的基本目标也未完全达到。这就要求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和各专业系部必须加大德育品牌的创建力度,促进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同频共振,协调发展。
2023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