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共筑成长桥梁
家校共育,共筑成长桥梁
在教育这片广袤的田野上,学校和家庭是两颗并蒂而生的种子,它们共同孕育着孩子的未来。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发现如果能够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那么将会对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老师,我家孩子最近表现怎么样?”新生报到不到两周,我就收到了小静爸爸发的微信。当时我还感到挺奇怪,回想了一下小静这段时间的表现,觉得孩子挺好的,性格大大咧咧,乐于助人,于是我就马上回复“小静同学表现很好,人缘也不错。”结果,不到俩月我就被打脸了。一次信息课,她偷偷把手机带了过去,拍了上课的照片,还带有点炫耀意味的发了朋友圈,第二天被我刷到了,我就把她叫到办公室谈话,我问她最近有没有做点什么不该做的事,她什么也不说,哭了一个钟头,我又反复追问了她两三次,她都肯定地回复我没有!我继续追问到底有没有带手机去上课,她再次回复没有。我就把朋友圈截图给她看,她就开始胡搅蛮缠,一边哭一边说自己有病,什么都记不住,听得我哭笑不得。当然,这样的事情以后也发生了不少,她已经变成了习惯性撒谎。之后越了解她越觉得奇怪,其实人缘好都是假象,而真实情况是面对我、面对父母、面对同学,她是不同的面孔,就像京剧变脸一样,在不同的人之间随意切换。
意识到她的问题之后,我就与家长联系,请他们到校来交流情况,才发现父母的性格是两个极端,父亲作为退伍老兵,说一不二,像侦察兵一样侦查孩子;而母亲却柔情似水,在她心里孩子哪哪儿都是好的。所以当我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告诉家长后,家长的态度也是两个极端,父亲说初中就这样,孩子撒谎他一点也不觉得奇怪,他要好好教育教育她;而母亲则相信自己孩子所说的每一句话,即使有学生作证,她也觉得是这些同学串供来害她的孩子,直到她的好友很生气地告诉她自己的孩子也被她女儿欺负了,并且明确表态双方就不要再有往来了,她才意识到孩子不像她想象中的那么完美,一定是哪里出问题了。双方沟通之后,我觉得父母的问题也不小。我跟他们说你们要尝试转变态度,哪怕孩子犯了一点点小错,父亲就惩罚她,为了逃避惩罚,她只能撒谎,而母亲偏偏相信她的谎言,长此下去问题会越来越大。父母也认同这样的观点,意识到自己的问题,随即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建立信任关系
1.家校互信:我与家长之间建立了互信关系,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努力。我们通过微信的方式及时分享小静的信息和情况,坦诚相待,互相信任。
2.家校共育:在老师与家长互信的基础上,再通过一系列方式赢得孩子的信任,让小静感受到即使犯错,不通过撒谎的方式也能得到理解和支持。当然,这不是一时就能做到的,需要父母花费很长一段时间,去努力改变教育的方式,最终让小静真正感受到父母的转变,老师的关注,逐步建立信任关系。
二、制定合作计划并实施
1.学校教育:我通过她的表现和同学的反馈,及时发现她的撒谎行为,并进行干预。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我举办了一节《沟通从心开始》的主题班会,通过分享各种与之相关的案例,与同学们共同学习和讨论何为沟通,何为诚信,引导小静认识到撒谎会引发的问题。我经常与她沟通她与同学的交往、与父母的相处等情况,并及时与其父母进行反馈。
2.家庭教育:父母要改变教育方式,多多自我反省,避免过度惩罚或溺爱,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家庭氛围。沟通合作初期,小静撒谎的情况还是不少,我们先及时沟通,戳破她的谎言,然后父亲并不会像以前一样过分地责怪她,母亲也不再一味相信她,而是引导她还原事情的真相,鼓励她表达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并且教她在遇到问题时,要积极解决问题,而不是撒谎,逃避责任。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家校双方的共同教育,小静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她能够做到遵守学校规范,更坦诚的与同学沟通,她的朋友们又回来了,甚至更多了。在校期间还积极参加了彩旗队活动,我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已经不太涉及戳破谎言的事情了,而且沟通频率没有之前那么多了,但仍会定期反馈,不仅仅有小静表现的反馈,还有家长情绪转变的反馈,小家庭越来越和谐温馨了。
回顾这一学期,我感觉很欣慰,曾经的挑战已经成为了小静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这段经历不仅让她学会了诚信与责任,更让她体会到了家校共同关爱的力量。展望未来,我相信,小静将吸取教训,带着这份宝贵的经验,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家校合作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心怀希望,坦诚相待,及时沟通,自我反省,方法得当,相信在共同努力之下,每一个孩子即使走了一点弯路,也并不可怕,还是能重新回归正途。让我们秉持家校合作的精神,共同为孩子们的成长撑起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图 倪翊
文 倪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