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网络安全,构建和谐校园
守护网络安全,构建和谐校园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们的世界正迅速向数字化转型。在这个数据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确保网络安全已成为维护校园安全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网络安全,时刻保持警惕,严密防范潜在风险。
一、网络诈骗
网络诈骗形式多样,常见的有网络购物诈骗、网络兼职诈骗、冒充亲友诈骗等。
1.购物诈骗
在网络购物诈骗中,不法分子常利用虚假的购物平台发布诱人低价商品信息,诱使学生群体下单购买。然而,一旦学生完成支付,他们要么根本收不到商品,要么所收到的商品与网站描述大相径庭,质量低劣。比如,有些学生被某网站上远低于市场价的名牌电子产品所吸引,但当他们满心期待地完成交易后,卖家却如人间蒸发,再也无从联系。
对于网络购物,要选择正规、知名的购物平台,不要轻易相信一些不知名的小网站上的低价商品信息。在付款时,要注意查看网址是否安全,避免在不安全的链接上输入银行卡等支付信息。
2.兼职诈骗
网络兼职诈骗常常瞄准学生渴望通过兼职增加收入的心理。诈骗者会散布一系列标榜“轻松获利”的兼职机会,如打字工作、信誉提升任务等。在这些欺诈性招聘信息的诱导下,学生往往需要先支付一笔押金或会员费作为入门条件。然而,在支付了这些费用之后,他们不仅无法获得先前承诺的兼职岗位,就连已支付的费用也难以追回,最终落入诈骗陷阱。
在寻找网络兼职时,要对兼职信息进行甄别。凡是要求先缴纳费用的兼职大多是诈骗,不要轻易相信。可以选择通过学校的勤工俭学部门或正规的招聘网站寻找兼职工作。
3.转账诈骗
冒充亲友诈骗是指诈骗分子通过盗取他人的社交账号,冒充账号主人向其好友(包括学生)借钱。他们往往会编造一些紧急情况,如生病、出车祸等,让对方尽快转账。
当收到亲友的转账请求时,要通过电话或其他方式与亲友本人核实,确认其真实性,不要仅凭网络聊天记录就轻易转账。
二、甄别网站陷阱
在上网冲浪时,重要的是要学会辨别并选择访问合法网站。网络上站点繁多,内容形形色色,尽管多数网页内容积极健康,仍不乏一些非法网站为吸引眼球,利用公众的好奇心,散布不良信息。与此相反,合法网站在内容编排与呈现上坚持正面导向,对学生群体具有积极的教育和启发意义。因此,学生在浏览网页时,应当提高警惕,仔细分辨网站的合法性
三、个人信息安全
1.账号密码安全
我们在注册各种网站账号、使用社交软件时,可能会不经意间泄露个人信息。这些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获取,可能会被用于非法目的。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随意在网上公开个人敏感信息,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
2.网上交友需谨慎
在使用通讯交友软件或上网交友时,不轻易告诉对方自己的住址、电话号码等有关个人的真实信息,不轻易与网友见面。与网友见面时,要有自己信任的朋友陪伴,地点应选择在公共场所,人员较多的地方,时间尽量选择在白天。
四、文明上网
1.警惕网络谣言
我们应当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不断提升自身的网络文明素养。面对网络信息,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避免发布或转发未经核实的可能对社会或个人造成伤害的内容。同时,要坚决抵制那些有害身心健康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及低俗信息。我们应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网络道德修养,以文明的方式上网交流,坚决抵制网络低俗风气,主动树立网络文明新风尚,努力成为文明上网的表率。
2.理性上网
不跟风、不炒作,主动抵制和举报各种网络不文明行为,积极维护国家、社会和个人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五、加强网络安全意识
1.学习网络安全知识
积极参加学校开设的网络安全课程、讲座等活动,系统地学习网络安全知识,了解常见的网络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同学们自己也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观看视频等方式,主动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外出时不随意连接公共无线网络,避免个人信息被窃取。使用电子产品时定期清理浏览器缓存和历史记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同时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及时更新软件版本,保护电脑和手机的安全。
网络安全如同一场无声的战役,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每一次的网络点击、每一次的数据流通,都可能潜藏着未知的风险。然而,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主动出击,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着手,不断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技能,携手并肩,共同捍卫我们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