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系部>集训部>名师工作>详细内容

名师工作

丝丝锉痕刻春秋 终见千钧自毫厘

丝丝锉痕刻春秋  终见千钧自毫厘

22d3d83cd2794c7aa28ed3469541d6b8.jpeg

泡面桶改制的笔筒盛着三十年春秋,油渍斑驳的实训室里,胡亚军老师的身影总与锉刀声同频震颤。汗珠砸在游标尺上溅起盐花,钢屑眠于锈渍里锈成星图,鞋底蹭出的漩涡纹将时光刻成密纹唱片。丝丝锉痕啮咬过铁器,也打磨着他眼角倔强的纹路那些被岁月淬炼的毫厘,终成撑起千钧山河的脊梁化作学生手中精准的刻度

一、【精】微毫见真章

cf8698e1adce4ced82f69b085c5546c2.jpeg

在机械制造的世界里,精度就是生命。胡亚军老师对“毫厘”的执着,近乎苛刻。他要求学生测量时必须“三看”——看刻度、看游标、看手感;装配时必须“三查”——查间隙、查平行、查垂直。实训室的晨光斜照在游标卡尺上,胡老师的身影在测量台前弯成一道精准的弧线。他常对学生说,指尖轻轻掠过刻度线,仿佛在抚摸岁月的年轮。那些被反复测量的零件,在阳光下泛着金属特有的冷光,每一处棱角都折射出他对精度的执着。

a04fdb6628094950a4ccb1d116031695.jpeg

在这个以毫米论英雄的领域里,胡老师将“精”字刻进了每个细节。“精”不仅是技术的标准,更是匠心的尺度。他那些看似严苛的要求,实则是将“器物有魂魄”的理念,通过最朴实的测量动作,一点一滴注入学生的心田。当学生终于能让零件严丝合缝地组装成型时,他们懂得的不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对完美的敬畏——这正是工匠精神的起点,是“毫厘”之中见真章的奥秘。

二、【砺】百锻始成金

c86e9fc6cbde4152a041d67756aee4d0.jpeg

实训室的机油味混杂着铁锈味渗进墙缝里,像陈年的老酒,熏得人睁不开眼。胡亚军却在这浊气中站成一座塔,指尖捏着学生磨了三日的燕尾槽,对着日光灯轻吹一口气,钢屑如金粉簌簌飘落。“瞧见没?这锉痕会说话。”

786d128ef576468c84db84a9cca15810.jpeg

胡老师总说:百锻始成金,育人亦如是。真正的工匠之道,从不在速成。那些重复千遍的示范,那些不厌其烦的修正,恰似铁匠炉中的千锤百炼,在看似枯燥的往复中,完成着从粗坯到精器的蜕变。当学生将工件严丝合缝地嵌入检测模板时,他收获的不仅是一项技能,是技艺与心性共同淬炼的见证。

453f0792dd6544abaa4cdbdee3ebbe17.jpeg

73f5e5a02a7f4de0a32c0d55c11d3b55.jpeg

三、【传】匠心照山河

6a9cec7f2d984b1c897cd6396bb1b3f0.jpeg

胡老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时说:“比赛不是终点站,是校准仪”。他带着学生在实训室鏖战至深夜,锉刀在灯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冷光,那些被汗水浸透的图纸、被磨出老茧的指节、被驯服的毫厘误差,都在青春的轨迹上刻下了最精准的基准线。这基准线,不仅标注着技艺的精进,更丈量着匠心的传承。

9ede7c01c2da4d538121012ee0066cc5.jpeg

9361b12072f249f79f6b3f5c26def845.jpeg

5af700c0ec694f45a952b235f69806f8.jpeg

be17100a532f4f7499383c07401c62b7.jpeg

20add99a1db347a3b75d59b9a1840918.jpeg

8a583a412f6f4468804ce744cc257239.jpeg

2a6c43c9e99a456eac333b013283d650.jpeg

e8446aa0c22b4e5abee5ff01ff93812d.jpeg

15a915e5943648c4bc954db463e99141.jpeg

三十载春秋,胡亚军将师者的温度注入冰冷的金属,让严谨的刻度承载育人的情怀。办公桌上,那只泡面桶改制的笔筒依然斜倚在窗边,卡尺与铅笔交错其间,像一束金属与木质的混生花。泡面桶栽得下春天,游标尺量不尽星河,这粗粝的容器盛着的不仅是工具,更是一代代学子丈量世界的起点——身居陋器,心藏经纬。

2bd66cd28374413289bda364723afab9.jpeg

 

 



 

 

终审:张伟丽
分享到:
【打印正文】